今天看到某品牌电车撞上高速路障发生自燃的新闻,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,为之叹息,新能源车辆发生自燃非常迅速,在短时间内就发生激烈的爆燃,连救命的时间都来不及。
这几年国产新能源齐头并进,发展迅速,早前强调冰箱彩电大沙发,最近推出各种名字的智驾,和汽车本身的功能性方向完全背道而驰。
智驾毕竟是辅助驾驶,各家在宣发的时候大吹 NOA,唯独没有强调安全性,即使提了,也是淡淡几句话轻描淡写略过。
年轻人盲目崇拜和相信这类事物,把命交给智驾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,如果连泊车都需要智驾帮忙,那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。
新能源车辆还强调零百加速性能,强调电机的功率大,其实大多数人买车都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,加速快性能好是发展方向,但是必须要讲清楚其负面影响,比如在闹市区如何科学实用,避免危险发生。
还有以下几样反人类设计希望能在血的教训下得到修正:
- 隐藏式门把手,在断电情况下就无法打开车门
- 有些车辆甚至连机械钥匙都没有配备(比如我最近买的深蓝 s05)
- 车内无机械按键,全靠大屏控制,隐患很大。
作为一名老司机,我还是手握方向盘,脚踏油门和刹车给自己带来一些安全感。
三元里电池避免不了的问题,任何一家车企都无法避免,我也是在纠结,每年公里数超两万,而且油价持续走高,很难不把目光往新能源上移动
新能源汽车本身没有问题,关键在于使用的人,如果把它当作普通的代步工具确实是一个好东西。很多人把新能源当作一个数码产品来使用(和宣传有关系)问题就很大了。
原谅我的无知哈,没有机械钥匙,那么怎解锁?靠手机,还是靠指纹啥的?
其实对于所谓的各种智驾,我的态度是,哪天车企敢说开了智驾,智驾过程中如果出了事故,车企承担责任,那时候我会尝试智驾,不然打死都不尝试这个玩意儿。
充其量是尝试,我怕真的出了事故,说我 0.001s 前已经接管了系统,我也说不清楚不是。
没有机械钥匙,全靠手机蓝牙解锁或者 app 远程解锁,一旦小电瓶没电就得厂家开锁,隐患极大,买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功课。
「有些车辆甚至连机械钥匙都没有配备(比如我最近买的深蓝 s05)」
这个危险系数有点大。
另外我觉得危险从来都来自双方,好车主手里没有不好的车。大家都是年轻人过来的,年轻人作死也不是新鲜事了。
战战兢兢先开个几年吧,每次都要小心翼翼
中午听到这个新闻确实和电影里面一样,打不开车门,机械的后门一定得有,不知道会不会有召回或者免费加装机械开锁装置的服务。
当前车型应该不会吧,除非后期国家出个强制规定,必须有机械机构。
车厂再怎么折腾,还是没办法解决摆脱地球引力的问题。
最大限度的保障驾乘人员安全应该是汽车基本保证。
目前来说未来趋势就是电能,其他技术还不太成熟。我看还有个车里装直升机的车-.-
强行硬上,必然会被淘汰。
在车里有机械锁,但里面的人这速度下去哪知道东南西北。现在电车流行起那种隐藏门把手,这情形火势外面的人扣都不知道往哪扣。开了八九年油车,从来没考虑过换车时要换电车。
电车经过几年的发展,基本上已经成熟了,关键还要在于驾驶它的人怎么合理利用,而不是盲目自信。
加速快,人的反应就容易跟不上。不过也有可能是新能源热度高,所以我们就看到很多新能源相关的新闻。
保障人身安全是汽车的基础要求,一味地宣传智驾无异于教唆犯罪。
隐藏是门把手断电也是可以打开车门的,就是是普通的门把手车门锁上车外也打开不了。这起事故主要还是因为驾驶员分心导致高速撞上护栏吧,智能驾驶目前只能是辅助,我现在也只有路上车不多的时候才会开NOA。
总体来说还是宣传过度了。
锂电池天生就有大问题。国产新能源在节流上做不到更好,为了保续航就只能拼命把电池包做得更大更大。
工作这么多年,感觉到经验是个很玄的东西。它很多时候看起来完全不起作用,但是往往是一开始就把一些危险的可能性扼杀在胎盘里了。所以我是完全不信玩数码的企业能在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。
当前阶段就好像是当年手机市场那样各种品牌层出不穷,不同的是汽车这个东西它关系到身家性命,让子弹再飞一会,阿猫阿狗们肯定会过不了寒冬,过几年国家肯定会出一些强制性标准。
对,还是要自己手握方向盘,自己踩刹车
自己掌握的踏实。
就是手机的跑分思维,在众多的参数里找出最容易感知和对比的参数,大肆宣扬,从而产生领先的错觉。